瀏覽次數: 88
課程內容
第一單元: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,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第二單元:三個原生家庭的故事與練習
(1)我不值得被愛,不然父母為什麼丟下我 – 不惜一切討愛的孩子
(2)如果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開那個男人 – 目睹施暴的孩子
(3)婆媳問題,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 – 心有不平的孩子
第三單元:討論與分享
第一單元 : 我們是否不知不覺中 , 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第二單元:三個原生家庭的故事與練習
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,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故事一:我不值得被愛,不然父母為何丟下我? – 不惜一切討愛的孩子
- 故事:生而不教不養的父母
- 分析: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依附對象,重要性難以取代。
- 父母缺位:
家庭結構的崩壞,學習愛與被愛的機會都會被剝奪。
- 分析:
- 練習:療癒書寫
- 無愛童年的告白
- 青春期的回顧
- 成年前期的親密關係經驗開展
- 取回給予愛的主導權
故事二:如果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開那個男人 – 目睹施暴的孩子
- 故事:看不見、說不得的創傷 (家暴模式輪迴)
- 分析:
幼年時期,都會期待父母的愛,但有時候他們不是不願意給,是沒能力給或是給不起。「若不是因為你」真的沒有選擇嗎?其實只是不想面對選擇後的結果與責任。我們有權利決定,什麼事是我們可以接受,什麼是不能接受?
- 分析:
- 練習:
- 會不會常常問自己「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」,或是「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,要不然爸媽當時為什麼這樣對我」?
- 用其它提問來取代上的問題,在事件中,年幼的孩子責任是什麼?被好好照顧?照顧好自己?反過來照顧成人?
- 在事件中,一個成熟的大人應該做什麼?優先考慮保護孩子?優先考慮保護自己?以滿足自己的個人需求為優先考量?
- 成人的指責,什麼部份合理?什麼部份不合理?如果指責孩子不聽話、不乖,所以爸爸才會拋下家庭、不顧婚姻,這合理嗎?
- 時時提問,釐清情緒的來源,建立情緒界限,把不該自己背負的情緒還給別人,練習只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故事三:婆媳問題,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 – 心有不平的孩子
- 故事:委屈的媳婦,為誰辛苦?為誰忙?孝順的兒子,防衛的內心
- 分析:
婚姻中多課題,是雙方原生家庭議題的延伸。最顯著的例子是令許多男性害怕的婆媳問題。
- 分析:
- 練習:
- 列出近期與伴侶間的衝突情境,以及在衝突中的常見對話與感受。
- 回想自己在原生家庭裡常出現的衝突對話與負向感受。
- 檢核上述兩者貸間的相似性。
- 與伴侶分享,並明確表達期待對方可以怎麼協助自己?
如果想要參加課程,或了解更多資訊,請按讚 Facebook粉絲專頁:麥傑克幸福成長營 活動訊息
課程介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