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單
大綱

離婚真的是你的最佳選擇嗎?

撰文 : 杜菲

 

想離婚,通常不是因為一時衝動,而是經歷過長時間的失望、爭吵、冷漠,最後才走到「不想再修復了」的地步。

 

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問自己:離婚真的比較好嗎?我拆成幾個面向,讓你看得更清楚:

 

決心離婚型的思考方向

 

一、分清楚「暫時情緒」還是「長期狀態」

  • 暫時情緒:可能是近期壓力太大、對方最近表現差。這時候衝動離婚,日後可能會後悔。

  • 長期狀態:如果問題反覆3年以上,努力溝通、嘗試修復都沒有改善,那就代表不是情緒,而是結構性的問題。

 

二、檢視「是否已失去基本尊重」

婚姻可以沒有激情,但不能沒有尊重。

 

  • 如果關係裡充滿羞辱、冷暴力、甚至暴力行為,那離開通常是更安全的選擇。

  • 如果還有基本尊重,只是沒有親密感,那還可能透過婚姻修復計劃慢慢回溫。

 

三、看清「離婚後能不能更好」

很多人覺得離婚是解脫,但要評估:

  • 經濟能否獨立?

  • 孩子監護和教養能不能承擔?

  • 情感上是否已準備好面對新的生活?


👉 有些人離婚後反而壓力更大,因為沒有準備好「人生後半場」的規劃。

 

四、問自己三個問題

  • 這段關係裡,還有沒有什麼是值得守住的?

  • 我想要離婚,是因為不愛對方,還是我已經不愛「這樣的自己」?

  • 如果十年後回頭看,我會後悔現在的決定嗎?

 

五、先試「有限期限的修復」

在決定離婚前,可以先跟對方溝通,給彼此一個「最後期限」,例如3–6個月:

  • 明確說出彼此要改善的行為

  • 設立可以衡量的小目標

  • 到期後再評估是否要繼續


👉 這樣離婚與否都會更心安,不會留下「如果當初再試一次就好了」的遺憾。

 

💡一句總結:


離婚不是失敗,而是一種選擇。
真正要想清楚的是:離開之後,我的生活會比現在更好嗎?


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離婚是重生;如果答案還有疑問,那就先給自己一段「有限期限的修復期」,這樣無論最後選擇留下或離開,你都不會帶著遺憾。

 

 

最近修改:2025-10-02 15:27

error: 請勿複製本站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