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愛,療癒父母帶來的傷害 – 課程介紹 + 實作練習

課程內容

第一單元: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,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
第二單元:三個原生家庭的故事與練習

(1)我不值得被愛,不然父母為什麼丟下我 – 不惜一切討愛的孩子

(2)如果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開那個男人 – 目睹施暴的孩子

(3)婆媳問題,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 – 心有不平的孩子

第三單元:討論與分享


第一單元 : 我們是否不知不覺中 , 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第二單元:三個原生家庭的故事與練習

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,在人際關係中複製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?

故事一:我不值得被愛,不然父母為何丟下我? – 不惜一切討愛的孩子

  • 故事:生而不教不養的父母
    • 分析:
    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依附對象,重要性難以取代。
    • 父母缺位:
      家庭結構的崩壞,學習愛與被愛的機會都會被剝奪。
  • 練習:療癒書寫
    • 無愛童年的告白
    • 青春期的回顧
    • 成年前期的親密關係經驗開展
    • 取回給予愛的主導權

故事二:如果不是因為你,我早就離開那個男人 – 目睹施暴的孩子

  • 故事:看不見、說不得的創傷 (家暴模式輪迴)
    • 分析:
      幼年時期,都會期待父母的愛,但有時候他們不是不願意給,是沒能力給或是給不起。「若不是因為你」真的沒有選擇嗎?其實只是不想面對選擇後的結果與責任。我們有權利決定,什麼事是我們可以接受,什麼是不能接受?
  • 練習:
    • 會不會常常問自己「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」,或是「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,要不然爸媽當時為什麼這樣對我」?
    • 用其它提問來取代上的問題,在事件中,年幼的孩子責任是什麼?被好好照顧?照顧好自己?反過來照顧成人?
    • 在事件中,一個成熟的大人應該做什麼?優先考慮保護孩子?優先考慮保護自己?以滿足自己的個人需求為優先考量?
    • 成人的指責,什麼部份合理?什麼部份不合理?如果指責孩子不聽話、不乖,所以爸爸才會拋下家庭、不顧婚姻,這合理嗎?
    • 時時提問,釐清情緒的來源,建立情緒界限,把不該自己背負的情緒還給別人,練習只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
故事三:婆媳問題,是丈夫在原生家庭親子問題的延伸 – 心有不平的孩子

  • 故事:委屈的媳婦,為誰辛苦?為誰忙?孝順的兒子,防衛的內心
    • 分析:
      婚姻中多課題,是雙方原生家庭議題的延伸。最顯著的例子是令許多男性害怕的婆媳問題。
  • 練習:
    • 列出近期與伴侶間的衝突情境,以及在衝突中的常見對話與感受。
    • 回想自己在原生家庭裡常出現的衝突對話與負向感受。
    • 檢核上述兩者貸間的相似性。
    • 與伴侶分享,並明確表達期待對方可以怎麼協助自己?

如果想要參加課程,或了解更多資訊,請按讚 Facebook粉絲專頁:麥傑克幸福成長營 活動訊息

課程介紹:

Picture of 麥傑克伴侶解讀中心

麥傑克伴侶解讀中心

我是杜菲,麥傑克創辦人,也是美國婚前輔導認證的諮詢師。
而「麥傑克」這個品牌,是取自英文Magic:魔法的意思。

相關文章

分手後你該做的三件事?

挽回前任的黃金72小時,分手後你該做的三件事?

心理學上有個黃金期的概念,分手後的72小時,就是關鍵窗口。這時候,對方的情緒最激烈、對你的評價最容易定型,而你的一舉一動,都可能影響他「接下來想不想再看到你」很多人就是在這72小時裡做錯事,導致原本還有機會挽回的感情,徹底破局。那麼,到底該怎麼做,才能提高挽回成功的可能性?

閱讀全文 »

為什麼越懂事獨立的人,心裡越委屈? 教你三個心法讓別人主動幫你、照顧你-143

你是不是那種從小就很懂事、長大後很獨立的人?什麼都做得很好,你很會照顧別人,但心裡總有個聲音說:那誰來照顧我?你不是不願意被照顧,只是太習慣了自己撐。你甚至不知道怎麼開口,怕麻煩別人、怕被拒絕、怕更失望。今天這集,我想陪你聊聊,怎麼毫不費力讓人想幫你,你不需要再一直撐著,因為你值得被愛、被照顧、被喜歡。

閱讀全文 »

婚姻裡最大的殘忍,不是爭吵,是讓女人慢慢死心

婚姻裡,你以為她脾氣變好了,不再抱怨,不再追問你的行蹤,卻沒看見,那只是因為她的心,已經悄悄退出了這段關係。當一個女人開始安靜,開始把力氣收回自己身上,這段婚姻,其實已經走到臨界點。今天這篇,帶你看見一個選擇不再討好,最後優雅地轉身離開的女人。

閱讀全文 »
error: 請勿複製本站內容